欢迎来到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无障碍浏览
【社论】强化应急准备 筑牢安全防线
发布日期:2022-05-13 信息来源:应急管理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政府于5月11日在甘肃省张掖市等地联合开展“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全国各地正掀起防灾减灾宣传热潮,深入排查治理风险隐患,做好灾害应对各项准备,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万众一心开创防灾减灾救灾新局面。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扎根中国大地,领导中国人民应对挑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提高抗御灾害能力,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创造了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书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光辉历史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深入人心,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继往开来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特别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震地质灾害防范救援和减灾救灾等相关职责,全面增强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统性、整体性。

东风浩荡满眼春,砥砺扬帆启新程。

四年多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成功应对地震、堰塞湖、台风、暴雨洪涝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在实践检验中充分展现出特色和优势,为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处于风险易发期,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基础工作还不牢靠,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大量难题需要破解。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不断增强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实战验实力,演习促学习。“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实战牵引、问题导向,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专业优势,着眼西北地区高原高寒条件下地震灾害链特征,突出基层先期处置和重点灾种灾害、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目标的抢险救援行动。此次演习规模大、科目全、针对性强,既通过实战练指挥、练技能、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又全面检验应急指挥、预案、力量体系和基层应急能力,必将强化全社会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推动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有力提升我国大震巨灾应对能力。

对其他地区、行业、单位来说,要对标对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和需求,加强演习成果转化运用、强化应急实战演练、健全联动协同机制、全面消除风险隐患,加快补短强弱,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层基础、打造救援铁军、筑牢人民防线,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再上台阶。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这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往无前、苦干实干,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最大的幸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披荆斩棘、奋发有为,全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执笔:杨金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