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抓住特殊作业这个关键点 | ||||
|
||||
近年来,由于未落实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要求而导致的事故占比较大,特殊作业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重点,也是四季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点。 前段时间,笔者在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企业的特殊作业存在不少隐患。比如,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证件到期未复审;作业场所临时用电防潮、防淋、防漏电等措施不全;有限空间作业票填写不规范,危险源辨识不全,作业处临坑未设置围档;现场监护人员不到位;特殊作业安全交底不到位等。 四季度历来是事故高发期,当前正值各地各单位经济目标冲刺期、能源保供高峰期、灾害天气多发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查大隐患、防大事故任务艰巨。近年来,由于未落实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要求而导致的事故占比较大,特殊作业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重点,也是四季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点。 特殊作业事故多发,主要有作业管理规定不到位、作业前风险辨识不全面、作业过程中风险管控不严格、现场监护人员不到位、处置突发情况不及时等原因。笔者认为,加强特殊作业安全管理,防范重特大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首先是严格执法检查。聚焦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点检查事项,聚焦发生亡人事故、重大事故隐患自查“交白卷”的企业,聚焦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开展精准执法检查。强化违法案件通报、移送、跟踪机制,运用“一案双罚”、通报约谈、警示曝光、行刑衔接等手段,严厉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督促引导企业完善特殊作业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其次,进一步加大企业帮扶指导力度。针对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风险隐患辨识排查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监管部门应常态化开展精准帮扶,“手把手”传授给企业隐患排查技能,提升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水平。同时,聚焦特殊和危险作业,督促引导企业健全并落实风险辨识评估、作业审批、风险告知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现场监护、应急处置等制度措施。企业要组织各部门、各层级人员,系统辨识特殊作业风险,确保风险辨识的专业性、系统性、有效性。 再其次,加强特殊作业培训,提升安全能力。特殊作业岗位对作业人员专业知识能力要求较高,因特殊作业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能力不够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属于重大隐患。对企业而言,必须定期对作业人员开展培训,让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特殊作业岗位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设备设施情况,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并持证上岗,同时加强监护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