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无障碍浏览
【社论】坚持问题导向 切实加强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发布日期:2024-01-15 信息来源: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区域应急救援力量作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主力军,是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确保区域应急救援资源最有效整合和力量效用最大化发挥,实现对突发事件及时有力应急响应和快速应对处置,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人财物损失。笔者认为,应加强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和综合优势,提升区域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从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治理效能。

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围绕“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积极稳步发展,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持续加强巩固。然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极端天气灾害进入多发期,特别是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迅猛发展,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具有新的特征,给区域应急救援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处于打基础、攻难关、上水平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受编制、规划等因素影响,应急救援力量结构布局还不够均衡。一方面,队伍区域力量部署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中西部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基层救援队伍数量难以满足任务需要,专业救援力量亟待加强。另一方面,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群快速发展,引发安全风险增长与区域应急力量不足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及时预防和事件有效应对。

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仍参差不齐。一方面,消防救援队伍在救援观念、指挥、装备、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专业救援力量正规化建设、专业化救援、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规模、结构、布局与职责任务还不适应。另一方面,社会救援力量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专业欠缺、活动经费有限等问题,基层应急救援力量缺少预案、装备,缺乏针对性训练和培训。

面对严峻复杂灾害事故形势,综合救援能力短板尤为突显。一方面,消防救援队伍专精尖力量不足,专业救援能力不够全面,特别是灭大火、救大灾、抢大险的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现有的区域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等专业救援能力不强,现代化装备配备、跨区域力量投送、综合保障等存在短板,社会应急力量和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尚处起步阶段。

政策标准规范还不完善。虽然推进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政策标准规范初显成效,但是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形成,区域性自然灾害防治的地方法规还不完善,在保障区域应急救援力量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政府投入、考核评估、救援补偿、奖惩激励等制度有待健全。

从科技、人才、机制视角探索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路径

加强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也各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集中体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科学合理布局力量。力量布局的合理性是应急救援安全与效率的重要决定因素。首先,要立足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水平的客观需求,制定消防力量发展规划,形成覆盖城乡的消防救援体系。其次,要推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建强区域性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优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加强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和机动力量建设。最后,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以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推进风险防控和救早救小网格体系有效覆盖。

提升综合救援能力。面对新形势,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是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首先,要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实现救援理念、组织指挥、能力建设等转型升级,加快补齐专业救援能力短板。其次,要结合区域安全风险特点,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骨干力量建设,把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区域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应急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参与重特大灾害救援能力。最后,要优化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构成,配备器材装备,增强风险防范、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着眼区域应急救援任务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需求,突出理论素养、思维层次提升,强化高素质指挥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专业救援力量知识和技术密集特点,突出知识结构、科技素质提高,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眼日常风险防范和先期处置,突出区域优势资源整合,推进基层应急救援人才建设;着眼应急救援任务实践特点,突出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一定理论积累的人才储备,以人才支撑推进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优化完善保障机制。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加强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制度保证。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健全政府投入、考核评估、救援补偿、奖惩激励等方面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区域力量和任务特点,建立模块储备、社会协作、战时征用保障机制和救援物资、动态存储、技术保障等联动机制。此外,还要按照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配齐基础装备、配足急需装备、配强精尖装备,满足全灾种、全地形、全气候条件下遂行任务的需要。

科技赋能力量建设。科技和信息化是事关应急救援的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作,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首先,应依托信息技术,完善应急指挥数据专线、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现远程可视化、精准化调度指挥。其次,建设集有线网络、卫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于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综合通信网络,完善现场支撑通信手段,确保应急救援现场通信全天候、全地域、全时段畅通。最后,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和遥感、无人机、北斗等先进装备,加强灾害事故隐患点和重大危险源摸排,实现风险隐患区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

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度。社会救援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是应急救援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和“第一响应人”,具有自身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并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社会需求,在提高社会自我救援能力、弥补政府应急能力的天然缺陷、确保危机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统筹规划社会救援队伍数量、层次、布局等,使社会救援力量在救援中受到法律保障和规范,推动其建设和运行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协作服务平台、组织竞赛和评估、建立与专业队伍共训共练和服务保障机制等措施,将其纳入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规范其有序参与救援行动,形成国家队和社会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