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无障碍浏览
【评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要能触动灵魂
发布日期:2024-01-03 信息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警示教育必须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反思事故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彻底揪出痛点,反映难点,不能浮于表面,使企业真正从别人的事故中警醒过来,对长期忽视的问题隐患予以高度重视。

事故案例是企业安全培训的重要素材。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一直在做,但同类事故依然层出不穷。例如,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而原因惊人地相似,那就是未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定。

笔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一家企业发生事故之后,其他企业是否真正对照问题自查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企业员工是否能真正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笔者认为,目前,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的发挥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一是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过程流于形式。近日,笔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某地一发生事故,班组长马上通过微信群转发给一线员工学习,但一线人员到底学没学、从中学到什么,不能量化考核。

二是针对事故防范的科普宣传缺乏科学性。不少培训人员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如何避免事故及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自救缺乏学习积累,只是四处“搬运”培训素材,有时将不符合实际情况,甚至错误知识教给员工。

三是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缺乏针对性。从培训者的角度来看,笔者发现,不少企业在进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时,侧重于强调事故的严重后果,而对企业长期存在的同类问题,缺乏刮骨疗毒的魄力,只是遮遮掩掩一带而过。从员工角度看,不少人听完事故案例第一时间心有余悸,但工作中依然凭经验做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如果仅停留在班组长“吓唬人”、一线员工员工“看热闹”的层面,那么当事故真正来临的时候,相关人员只会措手不及。发挥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作用,亟须转变企业和员工对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认识:面对事故要保持敬畏心,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要能够触动灵魂。

每次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各地都会快速开展同类型事故隐患排查。但遗憾的是,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员工即使面对自身行业领域可能存在高度类似事故隐患的情况,仍然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面对重特大事故,警示教育必须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反思事故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彻底揪出痛点,反映难点,不能浮于表面,使企业真正从别人的事故中警醒过来,对长期忽视的问题隐患予以高度重视。

某个类型的事故发生频率高,反映出这类问题较为普遍,更不可轻视。面对这类事故,警示教育既要关注事故本身,更要结合事故原因积极开展针对性、常态化的自查,培训教育内容也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一线员工最熟悉企业的情况,面对问题,应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积极性。群策群力提出整改措施,才能寻找到防范事故的最有效的方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