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无障碍浏览
【评论】从阶段治标向长远治本转变
发布日期:2024-03-18 信息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动态性、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即使是已经“动态清零”的重大事故隐患,绝大部分也停留在“治标”的阶段,远远达不到“治本”的目标。因此,接续开展三年行动,是巩固2023行动工作成效、实现安全生产从阶段治标向长远治本转变的有力举措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以下简称2023行动)收到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行动期间,各地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9.52万项,是2020年至2022年三年行动期间排查数量的8.1倍。当前,全国统一部署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是在2023行动基础上,接续进行的又一次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但集中开展2023行动的时间不足一年,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动态性、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即使是已经“动态清零”的重大事故隐患,有一些也停留在“治标”的阶段,远远达不到“治本”的目标。因此,接续开展三年行动,是巩固2023行动工作成效、实现安全生产从阶段治标向长远治本转变的有力举措。

笔者认为,重大事故隐患要“治本”,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在真运行、真落实上持续用力。

首先,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真重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整改的第一责任人,组织排查整治事故隐患是其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亲自参加、亲自督办,才能带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各层级从业人员层层落实。

其次,隐患排查要真彻底。在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对所有作业场所、所有生产设备、所有生产岗位、所有管理要素进行全覆盖排查,按照从严判定原则,把现存的重大事故隐患尽可能排查出来,逐一登记建档,制定整改方案。

再其次,整改资金要真投入。大量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需要企业在资金上舍得投入,不花真金白银,隐患难以消除。以非煤矿山重大事故隐患为例,判定标准明确规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或者工艺即构成重大事故隐患。其中更新换代设备,如果不舍得投入,根本不可能实现。有的企业采用停用淘汰设备这种阶段性的整改方式,虽然暂时满足了安全要求,却制约了正常的生产活动,而且很难说今后不会明停暗用,导致隐患死灰复燃。

最后,隐患治本要真攻坚。隐患治本要因地施策、因企施策,聚焦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最难啃的骨头,靶向发力、精准攻坚。还是以非煤矿山为例,地下开采非煤矿山因没有瓦斯、煤尘等有毒有害气体,对矿井通风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相应的通风管理一直比较薄弱。在非煤矿山行业,“作业工作面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要求”“主通风设施不能在10分钟之内实现矿井反风”等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现象较为常见。必须将此类问题作为“攻坚”的重点内容,拉单子、列条目,老老实实找问题,踏踏实实整改,利用三年时间改变传统观念,调整优化通风系统,坚定信心、下大力气加以推进,真正实现由“治标”向“治本”的彻底转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