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我市筑牢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防线 | ||||
|
||||
“有人正在我们小区里给汽车加油,没有任何防护,太危险了,你们快来看看吧。”3月初,钢城区应急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电话。随后,执法人员协同公安民警赶到现场查处。经调查,涉案人员擅自使用改装加油机从事非法汽油销售,涉嫌未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其违法行为对周边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公安机关当日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 历城区应急管理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辖区一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涉嫌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足,依据规定,执法人员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并进行了行政处罚。 今年初,随着《济南市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发布,一场围绕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使用、经营、运输等环节的“严打”在全市展开。 为确保行动有效、打击精准,专项执法行动中,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了“扫街式”摸排,瞄准“疑似”,逐一核实,确保专项行动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执法人员按照执法程序,及时固定证据,严肃立案调查,依法处罚,严格行刑衔接。莱芜区应急管理局严格查办液体醇基燃料的非法违法行为,查处无储存经营许可证商家11家。天桥区应急管理局在开展的多部门联合检查中成功处置1起化学有限公司租赁村民自建大棚用于非法存放危险品案件。历城区应急管理局查办了1家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气体有限公司。 行动中,市应急管理局在其官网设立“有奖举报”专栏,公布“安全生产举报系统”网址、微信小程序、邮箱、各区县电话等举报渠道。多起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案件的成功查处都是通过市民举报得到的线索。3月26日,市中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接到“市中应急”微信公众号线上举报:1间废弃厂房内有人非法销售油品。经快速处置,执法人员在该废弃厂房内控制住2名涉案人员,在停车棚内发现1个约3立方米的自制油罐。涉案人员对非法经营油品的事实供认不讳。经检测,油罐内抽样样品主要成分为危险化学品。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有关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危险作业罪立案侦查。 同时,市应急管理局网站积极公布典型执法案例,根据举报情况每月公布1批有奖举报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对危险化学品非法违法行为“人人喊打”的强大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严格执法的同时,执法人员也通过帮扶让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转型。长清区应急管理局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辖区1家企业存在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行为。这家企业因与周边企业之间的安全距离已达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在多次政策宣讲、业务培训等措施的帮扶下,该企业最终停止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业务,转型生产其他产品。 此外,市安委会办公室成立6个督导组,由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带队,运用督导检查、提醒督办、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对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定期督导,确保全市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此次全市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843人次,摸排单位1360家,受理处理举报投诉32起,发现问题隐患1168条,已全部整改完成。其间,市、区县(功能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应急、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商务、消防等部门强化联合,有效打击危险化学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本次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危险化学品行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查处了1批安全隐患,严厉打击1批非法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处罚和行刑衔接,形成全社会常态化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保持了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应急执法支队支队长甄忠表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