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深刻把握安全生产的本质与路径 | ||||
|
||||
|
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其内在规律,对于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各行业领域正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但仍有不少企业搞不清楚要治什么本、攻什么坚。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把握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基于矛盾论的分析方法,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是作业现场客观存在的大量风险与未受有效管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源于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方面,风险是客观且大量存在的,伴随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另一方面,风险管控是主观能动的,体现管理水平和责任落实。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矛盾。需要明确的是,化解这一主要矛盾绝不能仅依靠“打非治违”“隐患排查”等具体工作手段,而要依靠风险管控。这是更全面的概念,既包含事中事后处置,也强调事前预防和系统治理。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 在风险存在与管控不足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风险管控责任的不落实。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的责任缺位: 思想维度上的“装瞎”——不想管。部分责任主体明知风险存在,却出于利益驱动或侥幸心理,故意视而不见,甚至出现隐瞒作业地点、篡改监测数据、逃避监管等恶意行为。这类现象虽然比例不高,但性质恶劣,危害极大。 能力维度上的“真瞎”——不会管。由于专业素养不足,无法准确识别风险,更谈不上有效管控。如2024年某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直接原因就是未能识别封闭区域的瓦斯积聚风险。近年来,因能力不足导致的事故占比呈上升趋势。 作风维度上的“半瞎”——没管好。虽然识别出风险,但管控措施执行不到位,责任传导层层递减。如某金矿事故中,隐患排查流于形式,整改措施未能落实。这类问题最为普遍,暴露出现场管理存在深层次问题。 安全生产的本质就是有效管控风险,关键是落实风险管控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推进三方面工作。 首先,解决“人”的问题。要实现“有人干、有人会干、有人愿意干”。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监管人员还是企业决策人员、管理人员,都要深刻认识“草台班子”管理、“路边队伍”作业无法保障安全生产的道理,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专业能力,建成与高风险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是有效落实风险管控责任的重中之重和根本前提。 其次,健全责任体系。要建立清晰的风险管控责任制,深入全面分析企业在什么情况什么地点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故?为了不发生事故、不产生隐患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由哪些层级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去落实?如此,将风险管控责任分解到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形成权责对等、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再其次,强化执行监督。要狠抓责任落实,通过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严肃问责,确保责任落实不再是“纸上谈兵”。要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我们要牢牢抓住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紧紧扭住“责任落实”这个矛盾主要方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只有将风险管控责任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