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化城市安全 韧性提升行动 | ||||
|
||||
推进韧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将提升城市韧性上升到国家层面发展规划,前瞻性地应对城市发展的各种变化,化挑战为机遇。立足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谋划韧性城市建设,从社会、经济、工程和生态等系统视角出发,充分把握当前我国韧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现状,建立健全韧性城市评估机制、绩效评级、考核办法及相关标准体系,为提升城市韧性提供更加精细科学的指南。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体现为反应迅速和持久稳定两个维度。水电、道路、管道、通信设施以及医院、应急场所等应急设施在城市应对风险或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时,充分利用绿地消纳、净化雨水径流,减少污水处理厂在暴雨时的处理压力,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等。 提高全民安全应急意识。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增加安全应急与救援处置知识。统筹发挥各类活动载体作用,推动安全应急科普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公共场所,提升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