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无障碍浏览
【中国应急管理报】山东济南推进风险防控、安全生产智能管理、应急指挥及数据治理协同并进
发布日期:2025-03-24 信息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山东济南推进风险防控、安全生产智能管理、应急指挥及数据治理协同并进

“泉城安全”可防可控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在“数字济南”战略蓝图的指引下,通过风险防控、安全生产智能管理、应急指挥及数据治理四条核心链条协同并进,编织起一张覆盖“预防、管理、应对、保障”全过程的数字化应急治理网络。20万套物联设备构建天地空监测体系,“泉城安全”平台覆盖62万个市场主体,5424项数字预案构建闭环管理,千年古城正以数字技术重塑应急管理体系。

立体监测筑防线

在防灾减灾领域,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打造了一条“一图三防、天地空协同”的风险防控链。通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管理系统与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集防汛抢险、森林防灭火等多元领域于一体的“一张图”指挥中枢。中枢不仅接入20万套地面监测设备,还配备了28座无人机智能机库,并引入19颗卫星进行高空监测,形成“天基卫星+空基无人机+地基物联”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测网络。

指挥中枢积极发挥预警监测作用。例如,在2024年8月,系统监测到章丘区高官寨街道罗家村地表发生沉降,且沉降区面积约1.2平方千米,沉降较为明显。该局立即联合地质等部门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和摸排,并会同章丘区政府针对该风险持续开展跟踪监测与分析研判,防范事故。

截至2025年2月,济南市城市安全运行工作专班已高效完成7135次监测任务,发布12期监测报告,并成功预警758次潜在灾害。

‌智管平台全覆盖

在安全生产领域,该局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以“四库两端一码”为核心,构建了一条全新的安全生产智能管理链。2022年,该市安委会办公室创新性推出“泉城安全”综合监管平台。该平台以四大数据库(监管对象库、监管责任库、监管清单库、风险点库)为基础,通过政企双向端口联动,实现智慧赋码分级管理。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搭建起“云端智治”全息监管网络,实现了对全市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全面、高效监管。

截至2025年1月底,“泉城安全”平台已录入62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其中高频使用单位达11万余家,活跃账户数超过13万个,监管人员达1.4万名。平台已积累3441张数据表、2.1亿条数据,日均新增检查、日志等相关数据约18万条。通过“绿、蓝、黄、红”四色动态赋码机制,平台已精准推送隐患整改指令4.2万次,实现企业“全员学安全、扫码查隐患”全覆盖。

2024年,济南市一家新成立的机械制造企业在投产首月就使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企业在监管人员的指导下,仅用72小时便完成系统性安全生产自检。该企业依托平台51个标准化监管清单,精准排查出防护设施缺失等安全生产隐患12处,并迅速启动整改程序,全部完成闭环整改。该企业负责人很有感触地说:“有了这个平台,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知道厂里生产安全不安全,很方便。”

超级中枢破困局

在应急指挥领域,该局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精心锻造了一条“一体两翼四网”的应急指挥作战链。一方面,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成“智慧泉城”应急指挥中心与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中心的“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实现了对森林防火、防汛等21个专题领域的快速感知、智能预警、风险评估和高效处置。同时,加强应急指挥扁平化建设,实现了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四级音视频的全时互联互通和随时指挥调度。另一方面,该局针对断电、断网、断路等极端环境下应急通信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数字PDT集群技术与新一代窄带无线自组网技术的融合方案,建设了济南市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自组网。这一网络实现了指挥信息网、公网通信、卫星通信和自组网的“四网”并行和互为备份,极大提升了“三断”环境下应急通信能力。此外,强化了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建设,建成了济南数字预案管理系统,将该市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充分汇聚并形成合力,健全了市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该系统已实现5424项预案的入库管理,并具备预案编制与修订、预案审核、应急演练管理等多项功能,形成了完备的应急处置闭环管理模式。

数据支撑更有力

在数据管理领域,该局以数字技术为重塑手段,积极打通数据管理的新赛道,打造了一条安全可信的数据治理保障链。一方面,深化数据开放共享机制,该局作为2024年度重点开放数据集的责任单位,编制了2024年度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推动公共数据的全面开放。同时,在推进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布局,预先部署了标准化接口模块,为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强化数据源头治理的效能,通过加强数据管理、规范编制数据目录等措施,推动了应急管理数据的实时、全量汇聚至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

该局探索建立了数据治理机制,对30万余条数据字段进行了规范梳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在数据安全方面,制定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管理规范。此外,加强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对数据加密传输等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刊发在3月2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6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