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12355工作法助推安全生产工作提档升级 | ||||
|
||||
今年以来,济阳区应急管理局坚持安全思维、创新导向,通过创新12355工作法,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提档升级。 紧盯1个目标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重大风险防范,突出问题治理,精准发力,坚决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的目标。2024年,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60%、50%(道路交通事故除外)。 狠抓2个平台 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突出“四大转型”和“八大行动”,聚集7个街镇、1个开发区、20个部门,构建安全生产“一张图”,持续提升街镇、部门监管水平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抓牢“泉城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各街镇、各部门进一步构建“四库两端一码”监管体系。区安委办安排专人,对智管码和风险点录入情况进行每日“线上巡查”,对发现的“红码”“黄码”企业和“风险点”逾期未检企业,第一时间反馈相关行业部门和街镇进行适时提醒,限期整改。截至目前,监管对象数据库录入6534家企业(九小场所),监管责任数据库录入监管人员1070人,风险点数据库录入风险点19742个。 落实3个责任 重点结合考核指标,研究推进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办法,明确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层级。健全“网格化、实名制”的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监管。各部门持续强化安全监管意识,坚持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有效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执法计划有效完成率达到100%。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济北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镇)针对安全问题隐患较多且思想不重视,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到位、制度措施人员等基础管理不到位、应急救援演练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采取提示、约谈、警告、移交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强度、力度,确保少出问题、不出问题。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街道(镇)、各部门督促监管企业,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逐级明确、压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其他班子成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其他中层负责人、班组长和一线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共同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落实率达到100%,把安全生产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全岗位、全环节、全链条。 贯彻5项措施 持续优化各行业“审计式”自查清单,为企业制定“个性化”自查目录,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运行,初步实现企业“精准化”自我管理。截至目前,全区765家企业,“审计式”自查6526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6万余条。精准检查。聚焦查不出问题隐患和不知道怎么查找问题隐患两个难点问题,按照“全科团队、专科大夫”工作思路,在全区范围部署开展“解剖式”现场检查。目前,全区共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107支,专家321人,召开现场反馈会184次,参会企业7512家次,达到“检查一家企业、警示一个行业”效果。按照省市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高处坠落、有限空间、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外包施工等“四项”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10846人次,检查企业6018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6251项,消除重大事故隐患469条。每季度印发评价方案,借助专家力量,开展4轮次安全生产评价,出动专家357人次,评价街镇(开发区)32家次,国有企业10家次,生产经营单位172家,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235条。五是巡查督导。区安委办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督导。每月对工作进度缓慢、质效不高的街镇、部门开展“补课”活动,帮助“后进”单位查缺补漏。截至目前,开展“补课”活动38次,累计帮助街镇、部门147次,查摆问题452个。 完善5项制度 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省级直报制度,做到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事发后“30分钟内”、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接报后“30分钟内”电话或书面报送信息。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发生。通报提醒制度。每月对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解剖式”现场检查等各项重点工作推进不力、质效不高的街镇、部门进行提醒,对提醒后仍“我行我素”,毫无改观的街镇、部门予以通报。截至目前,印发《工作提醒》24期,《工作通报》16期,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说理式执法制度。深入推进“执法+普法+服务”的“说理式”执法新模式,在服务中普法,在普法中执法,增强企业法治观念,提高安全意识。2024年以来,检查企业1658家,查找安全隐患9867项,下达执法文书8818份,受理安全生产有奖举报11起,落实行刑衔接4起。通过执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开工第一课”“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政府开放日”等各类宣传活动,组建安全生产宣讲团,定期到企业宣讲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制作“主播讲安全”专题宣传片,结合安全生产“泉城亮屏”活动,累计教育群众达20余万人次,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五是值班值守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与街镇、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准备,扎实做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