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谋划“十五五”为契机 建设林火防范基础设施 | ||||
|
||||
据国家森防指办公室会商研判,今年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高火险区域将不断扩大,呈现“南北并重”态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 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季节性、地域性规律被逐渐打破,引发火灾的因素更加多样。面对如此形势,除了立足当下,继续加强联防联动、织密群防群控网之外,还要着眼长远,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十五五”规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防救能力。 调查发现,在乡镇基层,森林草原防火往往是“人防”多于“物防”,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防火道、隔离带、蓄水池以及引水上山等基础设施,只做到了“急用先建”,距“应建尽建”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建设标准不够高、功能不全面,山区防火灭火通道路况差,甚至出现“通而不达”的情况。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很多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突出短板。 此外,“技防”方面的基础设施也亟待完善。基层在防火监测、预警预报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空白、盲区。一些地区监测系统不够完善、覆盖面较低,且已经建成的预警监测平台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老化问题,防火预警监测信息化程度低。 基础设施是防范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护网”,但因投入大、周期长、维护难等原因,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成了“老大难”。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各地不妨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统筹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提升综合防控水平。 在各地编制“十五五”规划之际,可积极将有关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重点项目纳入其中。科学研判“十五五”森林草原防灭火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聚焦短板弱项,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论证,确保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为尽可能多地争取到相关项目,需要摸清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具体建设情况,为地方政府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当务之急是指导各地梳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资源,提供可行性建议,让地方政府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对涉及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有抓手、更加重视,避免项目清单随意化,项目不具体、难落实,为“十五五”期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