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强化林火防范宣传,将“风险变量”变“防护增量” | ||||
|
||||
春光旖旎,微风不燥。林区踏青、田间耕种,导致森林火灾防控压力不断加大。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物防”“技防”“工程防”,与之相比,在落实“人防”特别是加强宣传,把更多的人从“风险变量”转变成“防护增量”方面,还存在短板不足。 宣传缺乏长效机制。一些地方的防火宣传存在季节性、突击性特点,高火险期“铺天盖地”,日常时段“偃旗息鼓”。眼看着降雨天气逐渐增多,防火这根弦也有所松懈。从实践看,近年来森林火灾已打破季节规律,多雨季节也可能发生。有的地方只要高火险期结束,防火宣传便抛之脑后。 宣传形式缺乏创新。一些地方对防火宣传没有硬性要求,完全看宣传人员用不用心。于是,有的地方横幅一拉、传单一发、喇叭一放就算宣传了。这样的宣传方式效果有限,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还有的地方过度依赖信息化手段宣传,却忽视了偏远地区、特殊人群的具体情况,如有的独居老人根本不用手机,防火短信一条都看不到。总之,宣传“撒胡椒面”的多,“精耕细作”的少。 政策道理讲不清。有的地方存在重灭火轻预防倾向,灭火设备、防火道路等看得见的措施,努力配齐完善,但对于防火宣传重视不足。有的宣传人员把防火宣传简单地理解为禁止、警示,没有向群众讲清楚防火的政策和道理。群众不明白森林防火背后的深意,接受防火宣传时就成了旁观者,村干部只好唱起了独角戏。 防火知识用口讲,防火宣传却要用心做。善用因地制宜的“土办法”,敲门入户“一对一”宣传,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用真实案例打消侥幸心理,开展体验式宣传,组织有奖竞答等,都能让群众更好地记住并运用防火知识。有的地方将森林防火教育深度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还有的地方加强回访调查,以群众对防火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依据。只要用心做宣传,办法总比困难多。 森林防火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发动群众群防群控。宣传是发动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要走好群众路线,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换言之,防火宣传不仅要注重覆盖面,也要追求高质量。 眼下,气温回升,天干物燥,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熊熊大火。越是火灾高发阶段,越是要全面加强防火宣传,让广大群众真正将防火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