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提升防灾减灾“分辨率” | ||||
|
||||
每到雨季,有一张图就备受关注——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一张图”。这张“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这背后,既需要了解降水量实况监测数据及预报情况,还需要掌握坡度、土壤类型等地质条件,离不开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依靠科技创新,这张“图”日益完善,监测预报预警的精准度也不断提升。 技防与人防结合,让防灾减灾的安全网越织越密。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发展,我国增暖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国已拥有不少“利器”。也要看到,一些极端事件监测预警仍是世界性难题,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比较脆弱,从预警发布到防灾救灾行动等各环节仍需持续锻长板、补短板。 比如,以产品出新提升预警精度。前不久上线的全国高精度滑坡泥石流风险“图谱”,构建了可全面刻画全国地表环境空间异质性的孕灾环境特征数据集,有助于科学解答“哪里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问题。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与自然共生、与灾害斗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更好筑造人类进步的阶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